2009/12/5

9810梯次中學生網站閱讀心得寫作比賽得獎名單

恭喜以下得獎同學

年級-班級/作者/閱讀書名--名次
108-林芷瑄/群--特優
108-張婷/群--特優
108-林采勳/不願面對的真相--優等
108-陳虹霖/尋找地球刻度的人--優等
108-林芷筠/恐懼之邦--甲等
108-曾詩芸/地球相簿:劇變的一百年--入選
108-邱姵瑜/高度3858--入選


年級-班級/作者/閱讀書名--名次
112-吳家森/不願面對的真相-甲等
112-林冠廷/雲的奧秘 :圖鑑篇--入選
112-游忠熙/大霹靂:科學大師系列(1)--入選
112-林子杰/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入選
112-謝敬/化石與古生物 入選
112-陳宜宏/台灣氣象傳奇--入選
112-陳子軒/群--入選
112-吳宣翰/移民火星:紅色星球征服計劃--入選
112-陳睿輔/群--入選


年級-班級/作者/閱讀書名--名次
114-吳佩芸/震傷:921集集大地震--特優
114-廖鎂瑜/宇宙奧祕--優等
114-朱姝燕/是你,製造了天氣:全球暖化危機--優等
114-盧翊琦/灰中的腳印:地震、火山爆發、海嘯…在災難頻仍中遇見永恆的價值--優等
114-蔡博涵/尋找地球刻度的人--甲等
114-陳萭/我的生日不見了--甲等
114-林郡瑩/不願面對的真相--甲等
114-練子芸/天崩地裂:毀滅性地震--甲等
114-簡宇晨/台灣的寶石--甲等
114-張韵如/暖化?別鬧了!--入選
114-劉心琪/台灣的天然災害--入選
114-莫郁筠/追著極光跑: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雪地風情--入選
114-邱予柔/大滅絕:尋找一個消失的年代--入選


這裡僅公布授課班級的得獎名單,更多名單請見 資料來源

2009/12/1

NASA 澄清2012年不是世界末日

隨著美國好萊塢電影《2012》即將上映及其宣傳之故,末日之說引起熱烈討論,甚至有所謂專家指出,蘇美人早在6000年前就發現X行星(Nibiru)朝地球飛來,並將在2012年12月21日和地球相撞,引發大洪水和大地震,毀滅地球,還有網站指稱 NASA 隱瞞此事,導致網友紛紛在各大網站留言譴責 NASA。2012 電影是以馬雅文明神話為依據,描述地球將在2012年12月21日毀滅,NASA 對此罕有地發出聲明,批評這都是網路謠言和好萊塢煽風點火,完全沒有事實根據。

NASA不堪其擾,罕見地主動澄清,指出關於2012末日預言的說法是網上的惡作劇,NASA 指出,如果真的將發生撞擊,至少10年前天文學家就會追蹤到那顆小行星,現在更可憑肉眼就能看到、且數十年內不會出現幾個行星排成一直線的現象。

原始資料:天文館

2009/11/27

2009全球天文年閉幕活動

活動名稱:今夜星光燦爛

冬至回顧大型戶外活動時間:2009.12.19(六)7:30-10:00PM
地點: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

[上半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音樂會
音樂會:管樂+爵士樂+精彩天文影像      

[下半場]:「守著星子的人」舞台劇
戲劇:敘事+演出+清唱+合唱+舞蹈

歡迎大家一起來享受全球天文年閉幕的精彩節目。
相關網頁:http://ppt.cc/G1gg

2009/11/16

11/17/23:10 獅子座流星雨極大期

獅子座流星雨活動日期在11月10~23日,隨著母彗星譚普-塔托彗星(55P/Temple-Tuttle)的回歸而有33年的爆發週期;最近一次的33年高峰期是2001年,星如雨下的景象讓大家印象相當深刻!國際流星組織(IMO)預測今年可能又有爆發, 若有機會,不妨在11月17~19日的凌晨,前往無光害且視野開闊之處觀賞。













------------------------------------------------

IMO預測今年流星數量最多的時間可能在11月17日23:10,ZHR可能超過100,這意味著在天氣和環境都是絕佳狀態時,平均每分鐘約可見到1-2顆流星。除了IMO外,也有其他流星雨研究團隊進行預測,但預測的極大期時間和ZHR數量差異很大,共同預測點是會遇到譚普-塔托彗星於1466和1533年回歸時留在軌道上的流星團塊。然而流星雨預測是無法非常精準的,通常都要等發生之後,才能確定預測是否正確。

綜合各家預測資料後,專家呼籲:11月16-18日的晚上21-22時之後開始到17-19日的天亮之前,這三個晚上都值得進行觀察,尤其是11月18日凌晨天亮前的5:40-6:00時段,地球將通過譚普-塔托彗星於1466和1533年回歸時留下的流星體團塊,這讓流星雨狀況可能可達每小時200-300顆的數量,且獅子座幾乎在天頂,觀測條件最佳,最需要注意;所以即使天色已稍亮,都不要輕言放棄!且今年極大期當天月相逢新月,流星觀測完全不受月光影響,觀測條件極佳。下圖是美國航太總署(NASA)流星環境研究中心(Meteor Environment Center)所預測的11/18凌晨5:00-6:00最佳觀測點的預測圖。其他相關資料,可參考NASA Science News。



















---------------------------------------

獅子座流星雨的流星速度非常快(每秒71公里),很好辨認。觀賞時需挑選沒有光害的地方(盡可能周遭沒有燈光的影響),且因流星在天空中是隨機出現,故無須朝向特定方向,因此所在地區視野愈開闊愈好;但觀賞流星雨時請注意保暖(尤其是頭部與腳底),並建議遵守「觀星禮儀」,盡量避免開燈或以雷射筆指向天空,以免影響他人觀賞或拍攝流星的樂趣。


觀測方式建議如下:
1.最簡單的觀測方式,就是用眼睛掃視全天空,純欣賞(躺著看最舒服囉~~);
2.進階者,可以利用計數器,每10-15分鐘記錄一次統計數量;或利用錄音機連續錄音,錄下流星出現的數量,事後再予以統計。
3.再進階者,可利用相機或錄影機,以三腳架固定,或以赤道儀架設,盡量以廣角鏡頭拍攝,將光圈開到最大,至少曝光10分鐘以上,就有機會捕捉到流星的蹤跡。

--------------------------------------------------------------------------------

今年獅子座流星雨還有一項特點,就是目前紅色行星—火星就恰巧行至獅子座與巨蟹座之間,因此所見之獅子座流星雨,似乎是從火星發射出來的一樣,相當特別。目前火星亮度約0.2等,比在它西邊的雙子座主星北河二與北河三,以及東邊的獅子座主星軒轅十四還亮一些。

除了獅子座流星雨之外,其實在11月15~25日期間還會發生麒麟座α流星雨,它今年極大期預測在11月21日23:25,數量不固定。麒麟座位置就在獅子座附近,因此這兩群流星雨的流星通常會混合出現,使可見流星數量增加一些。




註:
1.ZHR指當輻射點位在天頂、可見視星等達6.5等,在晴朗無雲無光害的狀況下,每小時可見到的流星數量。但這是理想狀況,故通常所見流星數量會比預測的ZHR少。
2.輻射點是指若將流星軌跡回溯,似乎同一群的流星都是發自同一個點,這個點便稱為「輻射點」;這群流星雨便以輻射點所在的星座來命名。


原始資料來自台北市立天文館 請見此

2009/11/10

高二課程 上課照片

高二地球與環境

實習活動:使用望遠鏡按此見照片

天文社學生安裝望遠鏡 照片請按此

2009/10/28

從鹿林彗星認識彗尾

鹿林彗星於2007年由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觀測發現,為第一顆台灣命名的彗星。這顆彗星相當特別,它拖著一條綠色離子尾,與一般常見的藍色離子尾相當不同。
文/楊嘉慧
審稿/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陳文屏

今年上半年,最耀眼的彗星莫過於鹿林彗星,因為它來自太陽系外圍的歐特雲(Oort cloud)(註),若軌道呈雙曲線,這會是它唯一一次造訪太陽系內部;而且相較於其它來自歐特雲的彗星,它算是非常接近地球的一個,近地點約只有 0.41 天文單位(相當於 6100 萬公里),使得不少天文專家日以繼夜守著它,也捕捉到難得一見的彗尾斷裂、長時間「反向」彗尾等景象。

太陽風與氣體交織成的離子尾

鹿林彗星最特殊之處莫過於它偏綠的彗尾,與一般常見的藍色彗尾不同。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表示,彗星的主體「彗核」是冰塊與塵埃混合而成,大小約數公里。彗星接近太陽(小於 5 天文單位)時,彗核內部受熱後壓力逐漸增大,使氣體衝破表殼,連帶噴出塵粒,並包覆在彗核外,形成直徑約數十萬公里的球形「彗髮」。當彗星繼續靠近太陽,就會出現長達數千萬至數億公里的「彗尾」。彗尾分塵埃尾與離子尾兩種,塵埃尾顧名思義是由塵埃組成,離子尾主要由氣體組成,二者的形成原因和發光機制各不相同。

 一般見到的藍色彗尾就是離子尾,它的形成原因與太陽風有關。太陽風是太陽表面噴發出來的游離氫(即質子與電子),當它靠近彗星時,太陽風挾帶的太陽磁場會受彗星的帶電離子干擾,使得磁力線往背離太陽的方向,並且繞著彗星彎曲(見下圖)。彗星的離子和太陽風都是沿著磁力線運動,最後二者就一起形成往背離太陽方向延伸的離子尾。



太陽風是間歇性的,每次噴出來的強弱也不一樣,加上彗星本身運動也會影響磁場,所以離子尾就可能有忽長忽短、分叉、斷裂、消失、再生等情況。此次鹿林彗星被觀察到離子尾斷裂的情形,正是在非常靠近太陽時發生的。

離子尾的發光機制也與太陽風有關。組成離子尾的氣體分子被太陽風撞擊後,會激發成由離子與電子組成的電漿狀態,當電子與離子重新結合時,就會發光。不同離子放射出來的光顏色不同,一般見到的離子尾呈藍色,是因為含有較多的一氧化碳離子(CO+),其他尚有 H+、C+、 N2+、 Ca+、 CH+、 CN+、CH3OH2+、OH+、 H2O+ 等,但由於藍光偏多,以致不易察覺出別的顏色。鹿林彗星的離子尾呈綠色,經光譜分析發現,是雙原子碳(C2)發出的螢光輻射。一般彗星也有這些譜線,但是鹿林彗星似乎特別明顯,不過實際機制有待進一步探討。

「反向」塵埃尾?

除了綠色離子尾,天文學家也長時間觀測到鹿林彗星的「反向」塵埃尾。塵埃尾是反射太陽光而呈黃色的彗尾,其形成原因與太陽輻射光壓有關。輻射光壓就像是光線照在塵埃上所造成的壓力,由於塵埃的顆粒有大小之分,顆粒越小越容易被推向遠方,最後造成塵埃呈扇形發散出去。根據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根據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離太陽近的行星運動速度比遠處行星快。換句話說,散在離太陽較遠處的塵埃(和彗星一樣繞著太陽運動)運動速度較慢,反之則快,以致塵埃尾扇形區域末端會因運動速度的快慢而彎曲。

 與離子尾一樣,塵埃尾的尾巴也是往背離太陽的方向延長,這是因為輻射光壓的施力方向也是背離太陽;但此次鹿林彗星的塵埃尾卻有很長一段時間指向太陽,出現「反向」彗尾。陳文屏解釋,鹿林彗星的彗尾並非真的變成「反向」,而是因為鹿林彗星與地球運行軌道幾乎在同一平面,從地球角度觀測產生錯覺造成(見下圖)。


這次鹿林彗星除了帶來與往常不同的驚喜,在科學研究上也很有價值,例如觀察離子尾的變化有助於了解太陽風的特性;而藉由彗尾研究彗星的結構、化學成份等,則可以探知太陽系的過去,尤其是鹿林彗星的故鄉離太陽相當遙遠,受太陽輻射影響少,故能保留更多太陽系形成之初的樣貌,甚至可以反應歐特雲天體的特性,因此它的造訪可說意義非凡。


======================================
難以預測的彗星
鹿林彗星在今年 2 月 24 日最接近地球,原本預估當天觀測亮度可能達四、五等(星等數字越小表示越亮,人類肉眼可見極限約六等),而且月相幾乎逢朔,沒有月光干擾,沒想到鹿林彗星移至近地點的前後幾天,台灣地區的天候不佳,致使觀測結果大受影響。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表示,彗星的亮度並不容易預估,除了與彗星大小、離太陽及地球遠近等條件有關,最難掌握的是當時的噴發狀態。以短週期彗星為例,雖然可以粗略估算彗星每次接近太陽時,會損失 0.1~1% 的物質,然而不能就此斷定彗星下次接近到太陽附近時,亮度就會變暗,因為有可能下次噴發活躍程度較強,或離地球較近,而使得亮度不減反增。

除了一般人關心的亮度,彗星軌道也不容易計算。相較於行星、衛星等天體,彗星的質量小得多,其運動方式容易受其他天體干擾,特別是當它靠近太陽時,噴發物質後帶來的反作用力,使得科學家很難掌握它下一步的行進方向(見右上圖)。陳文屏表示,目前之所以無法確定鹿林彗星的運行軌道是拋物線、雙曲線或是極狹長橢圓,是因為科學家只觀察到極小段的軌道,且其運行軌跡一直有些微改變。從 2007 年 7 月累積至 2009 年 2 月的軌跡點,推算其軌道顯示它可能是週期長約 2800 多萬年的極狹長橢圓,但累積至 6 月的數據卻顯示為雙曲線。究竟哪個推論才正確,尚需很長時間追蹤分析。
======================================

資料來源:科學人雜誌 網路版
貼文日期:2009.10.28

2009/10/27

地科報告完成名單:2009.10.27

下列資料至2009.10.27截止
請記得投稿後要按獎盃"參加比賽"
地科報告第一階段截止時間:2009年10月24日24:00
第二階段截止時間:2009年10月30四12:00

班級 姓名 作品標題 閱讀書目 投稿日期
108 簡杏玲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閱讀心得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 2009/10/26
108 廖梵宇 人類的未來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25
108 游翔雯 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24
108 吳孟澤 黃金故事 心得 黃金故事 2009/10/24
108 簡聰惠 台灣地形之美 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 2009/10/24
108 吳智媛 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 暖化?別鬧了! 2009/10/24
108 林采勳 不願面對的真相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24
108 林芷筠 恐懼之邦讀後感 恐懼之邦 2009/10/24
108 陳虹霖 尋找永恆的刻度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 2009/10/24
108 林芷瑄 反撲 群 2009/10/24
108 吳德揚 地震 台灣的斷層與地震 2009/10/22
108 魏純如 不願面對的真相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21
108 邱姵瑜 高度3858讀後心得 高度3858 2009/10/20
108 曾詩芸 劇變的地球 地球相簿:劇變的一百年 2009/10/20
108 宋念沂 賞雲 看雲趣 2009/10/19
108 薛琪 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 地球彎彎腰 2009/10/19
108 吳宇恩 不願面對的真相之讀書心得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18
108 林吟璇 不願面對的真相心得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18
108 沈孟穎 讀書心得-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 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 2009/10/18
108 陳怡蓁 不願面對的真相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18
108 張婷 群 群 2009/10/6

班級 姓名 作品標題 閱讀書目 投稿日期
112 林彥儒 台灣的火山之閱讀心得 台灣的火山 2009/10/25
112 林展慶 追著極光跑讀書心得 追著極光跑: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雪地風情 2009/10/24
112 薛心柔 讀書心得–移民火星 移民火星:紅色星球征服計畫 2009/10/24
112 古芳鳴 地球相簿:劇變的一百年讀書心得 地球相簿:劇變的一百年 2009/10/24
112 連洺緘 群的讀書心得 群 2009/10/24
112 林冠廷 雲小姐 雲的奧秘 :圖鑑篇 2009/10/24
112 簡琮盛 地球科學讀書心得 大霹靂 2009/10/24
112 游韋則 大滅絕 大滅絕:不可忽視的地球SOS 2009/10/24
112 吳家森 關於地球的改變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24
112 林瑋祐 《群》 群 2009/10/24
112 張宇辰 追星族的天空奇緣 追星族的天空奇緣:兩支瓶子帶您追尋天文夢 2009/10/23
112 張廷宇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讀書心得報告  張廷宇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 2009/10/23
112 吳宣翰 移民火星讀書心得 移民火星:紅色星球征服計劃 2009/10/23
112 陳子軒 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 群 2009/10/22
112 簡士堯 台灣的寶石心得分享 台灣的寶石 2009/10/22
112 林宏霖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讀書心得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 2009/10/21
112 陳漢笙 台灣珊瑚礁 消失中的:台灣珊瑚礁 2009/10/21
112 陳睿輔 閱讀心得-群 群 2009/10/19
112 周芳宇 寶石哇哇哇 寶石圖鑑:全世界130種寶石的彩色圖鑑 2009/10/19
112 陳睿輔 閱讀心得-群 群 2009/10/19
112 周芳宇 寶石哇哇哇 寶石圖鑑:全世界130種寶石的彩色圖鑑 2009/10/19
112 陳騏紘 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18
112 簡弘文 追著極光跑 追著極光跑 2009/10/18
112 游忠熙 大霹靂之讀書心得 大霹靂:科學大師系列(1) 2009/10/18
112 謝敬 化石與古生物 化石與古生物 2009/10/5
112 林子杰 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 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 2009/10/3
112 陳宜宏 台灣氣象傳奇心得 台灣氣象傳奇 2009/10/3


班級 姓名 作品標題 閱讀書目 投稿日期
114 張卜元 火山與地震 火山與地震 2009/10/27
114 林郁芬 宇宙的寂寞心靈 宇宙的寂寞心靈 2009/10/24
114 林羿彤 漫遊「看雲趣」 看雲趣 2009/10/24
114 廖鎂瑜 宇宙奧祕讀書心得 宇宙奧祕 2009/10/24
114 盧翊琦 灰中的腳印 灰中的腳印:地震、火山爆發、海嘯…在災難頻仍中遇見永恆的價值 2009/10/24
114 高嘉翎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 中國古代的天文與曆法 2009/10/24
114 林郡瑩 真實的世界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23
114 林雅萍 探討宇宙 星辰與人類 2009/10/23
114 練子芸 天崩地裂:毀滅性地震 天崩地裂:毀滅性地震 2009/10/23
114 吳佩芸 震殤 震傷:921集集大地震 2009/10/23
114 王翊婷 震殤 震傷:九二一集集大地震 2009/10/22
114 林依蓓 琥珀 侏儸紀在現?:琥珀中的DNA訊息 2009/10/22
114 莫郁筠 夢幻極光 追著極光跑:阿拉斯加費爾班克斯雪地風情 2009/10/22
114 郭均庭 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 宇宙的結構 2009/10/20
114 任珊妮 星座的傳說 星座的傳說 2009/10/20
114 陳紋翎 閱讀自然科學 VOLCANOES 2009/10/20
114 邱予柔 大滅絕 大滅絕:尋找一個消失的年代 2009/10/20
114 劉心琪 台灣的天然災害 台灣的天然災害 2009/10/19
114 林雨萱 瀕危的地球:生態與人文精神 瀕危的地球 2009/10/19
114 廖思閔 明天過後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19
114 鍾佳容 氣象為什麼總是播不準 氣象為什麼總是播不準 2009/10/19
114 劉心琪 台灣的天然災害 台灣的天然災害 2009/10/19
114 林雨萱 瀕危的地球:生態與人文精神 瀕危的地球 2009/10/19
114 廖思閔 明天過後 不願面對的真相 2009/10/19
114 鍾佳容 氣象為什麼總是播不準 氣象為什麼總是播不準 2009/10/19
114 吳峮葇 抻?俋陎 俋陎善華ㄩ岍賜鵁詠醴岈璃 2009/10/18
114 李伊 匍匐於「高度3858」 高度3858 2009/10/18
114 許瑋庭 跟著月亮過日子 跟著月亮過日子 2009/10/18
114 陳昱楹 那最後的三分鐘 最後三分鐘:科學大師系列2 2009/10/18
114 林敬芸 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 岩石入門 2009/10/18
114 林亞頻 My Dear 頑石 星際頑石 2009/10/18
114 林佩萱 星星戀曲 星星戀曲 2009/10/18
114 簡宇晨 閱讀台灣的寶石 台灣的寶石 2009/10/18
114 林翊婷 地球吞噬月球,月球吞噬太陽 日蝕與月蝕 2009/10/18
114 蔡博涵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 尋找地球刻度的人 2009/10/18
114 陳萭 關於天空、曆法 我的生日不見了 2009/10/17
114 朱姝燕 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 是你,製造了天氣:全球暖化危機 2009/10/17
114 張韵如 暖化?別鬧了! 暖化?別鬧了! 2009/10/17
114 蔡蕙羽 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讀書報告 台灣的斷層與地震 2009/10/17


班級 姓名 作品標題 閱讀書目 投稿日期
201 楊景婷 宇宙的結構 宇宙的結構 2009/10/24

2009/10/20

地科報告完成名單:2009.10.20

下列資料至2009.10.19截止

請記得投稿後要按獎盃"參加比賽"

地科報告第一階段截止時間:2009年10月24日24:00
第二階段截止時間:2009年10月30四12:00
班級-姓名,作品標題-閱讀書目,投稿日期
108-宋念沂,賞雲-看雲趣,2009/10/19
108-薛琪,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地球彎彎腰,2009/10/19
108-吳宇恩,不願面對的真相之讀書心得-不願面對的真相,2009/10/18
108-林吟璇,不願面對的真相心得-不願面對的真相,2009/10/18
108-沈孟穎,讀書心得-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2009/10/18
108-陳怡蓁,不願面對的真相-不願面對的真相,2009/10/18
108-張婷,群-群,2009/10/6

班級-姓名 作品標題-閱讀書目,投稿日期
112,陳睿輔 閱讀心得:群-群,2009/10/19
112-周芳宇,寶石哇哇哇-寶石圖鑑:全世界130種寶石的彩色圖鑑,2009/10/19
112-陳騏紘,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不願面對的真相,2009/10/18
112-簡弘文,追著極光跑-追著極光跑,2009/10/18
112-游忠熙,大霹靂之讀書心得-大霹靂:科學大師系列(1),2009/10/18
112-謝敬,化石與古生物-化石與古生物,2009/10/5
112-林子杰,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2009/10/3
112-陳宜宏,台灣氣象傳奇心得-台灣氣象傳奇,2009/10/3

班級 姓名,作品標題-閱讀書目,投稿日期
114-劉心琪,台灣的天然災害-台灣的天然災害,2009/10/19
114-林雨萱,瀕危的地球:生態與人文精神-瀕危的地球,2009/10/19
114-廖思閔,明天過後-不願面對的真相,2009/10/19
114-鍾佳容,氣象為什麼總是播不準-氣象為什麼總是播不準,2009/10/19
114-吳峮葇,抻?俋陎 俋陎-善華ㄩ岍賜鵁詠醴岈璃,2009/10/18
114-李伊,匍匐於「高度3858」-高度3858,2009/10/18
114-許瑋庭,跟著月亮過日子-跟著月亮過日子,2009/10/18
114-陳昱楹,那最後的三分鐘-最後三分鐘:科學大師系列2,2009/10/18
114-林敬芸,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岩石入門,2009/10/18
114-林亞頻,My Dear 頑石-星際頑石,2009/10/18
114-林佩萱,星星戀曲-星星戀曲,2009/10/18
114-簡宇晨,閱讀台灣的寶石-台灣的寶石,2009/10/18
114-林翊婷,地球吞噬月球,月球吞噬太陽-日蝕與月蝕,2009/10/18
114-蔡博涵,尋找地球刻度的人-尋找地球刻度的人,2009/10/18
114-陳萭,關於天空、曆法-我的生日不見了,2009/10/17
114-朱姝燕,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是你,製造了天氣:全球暖化危機,2009/10/17
114-張韵如,暖化?別鬧了!-暖化?別鬧了!,2009/10/17
114-蔡蕙羽,閱讀地球科學課外書籍讀書報告-台灣的斷層與地震,2009/10/17

2009/10/12

最早完成地科報告的同學

最早完成並投稿地科報告的四位同學名單如下:
為鼓勵早起的鳥兒(各班前三名投稿完成者),加平時分數!

還沒完成報告的同學盡快完成喔!

班級-姓名,作品標題,書名,
108-張婷,群,群
112-謝敬,化石與古生物,化石與古生物
112-林子杰,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台灣的特殊地景:北台灣
112-陳宜宏,台灣氣象傳奇心得,台灣氣象傳奇

2009/10/10

天文大發現!土星新巨環 可容納10億個地球

2009年10月8日
〔編譯陳成良/綜合七日外電報導〕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史匹哲太空望遠鏡已發現土星最大、但之前從未偵測到的一條巨大光環。科學家估計, 這條光環與土星成二十七度夾角,容積大到足以容納十億個地球。
反光度低 需紅外線太空望遠鏡才觀測到
目前已知太陽系最大的行星光環,是環繞木星的「薄紗光環」(gossamer ring)及環繞土星的E光環,這道新發現的光環亮度不及前兩者。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表示,這個土星環由細小的冰粒及塵埃組成,溫度接近攝氏負一百五十度,結構鬆散,反光度低,但能發出熱輻射,透過紅外線太空望遠鏡才能觀測到。

超大光環 垂直高度約為土星直徑20倍
在此以前,科學界只知道土星有代號A到E的七條主光環,以及數條未命名的微弱光環。新發現的光環垂直高度約土星直徑的二十倍,內緣起點距土星五百九十五萬公里,再向土星周圍的太空延伸約一千一百九十萬公里。新光環據信源自於環繞土星運行、直徑只有兩百一十四公里的土衛九(Phoebe)衛星。

新觀測到的土星環與土衛九公轉方向相同,但與土星及土衛八等其他衛星自轉方向相反。這道光環有助於解開土星第三大衛星土衛八(lapetus)的「陰陽臉」謎團。土衛八朝向其軌道前進方向的半球呈亮白色,另一半呈黑色。

新光環 可望解開土衛八陰陽臉之謎
科學家認為,土衛八黑色那一面的半球,是因遭到土星這道外圍光環的塵礫撞擊,在其表面形成厚達幾公尺黑色物質。用所謂「熱隔離理論」(thermal segregation)來解釋,土衛八黑色半球能吸收更多陽光,熱度足以讓當地的水冰蒸發,蒸氣隨後會環繞運行,並凝結在最近的冷點,也就是土衛八明亮的另一面。其結果是,黑暗的半球因為失去表面的冰層而越來越黑,另一面則隨著冰的累積而越來越明亮。

資料引自自由時報

平時考卷答案訂正

高一地科
平時考主題2-3:
1.某一顆亮星在12月..C。2.右圖中恆星..C。3.獵戶座..A。
4.右圖是4月..B。5.由於地球..B。6.右圖為台北..C。
7.某一顆亮星在5月..D。8.右圖為黃道..A。
9.CE。10.BD。


高二地科
17.C


地理(一)
ch4練習卷:一.第17題C
ch3考卷:一.第17題B。 三.1.(1)考卷縮放過,所以選項不能用,計算後約1:8萬
ch3練習卷:一.第23題D。
ch2練習卷:第三節:一.1第題BD.

氣象預報為什麼會不準?

天有不測風雲,儘管人類試圖發展更好的觀測工具或電腦模式,氣象預報仍然經常失準,尤其台灣每年夏秋都會遭遇颱風,更可能因此使生命財產的損失加倍。氣象單位難道沒有辦法預報得更準確一些嗎?

撰文╱李名揚

重點提要
■氣象預報是先利用工具觀測大氣的各種資料,輸入電腦進行複雜運算,再由專業人員根據電腦運算的結果進行修正。
■台灣的颱風路徑預報能力已是世界第一,降雨預測能力也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但誤差還是很大。
■氣象預報會根據最新的觀測資料不斷修正,所以一定是越新的預報越準確。


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中央氣象局成為眾矢之的,有人責怪氣象局一開始預報的降雨區域不對,也有人拿著雨量數據「指證歷歷」地砲轟氣象局「雨量明明是兩千毫米,氣象局卻只報了幾百毫米」。氣象局的預報確實不夠準確,但是預報不準的原因在於影響天氣的因素太多、太複雜,儘管人類不斷從軟體與硬體改進電腦模式計算的結果,仍無法達到很好的準確度。「人定勝天」這回事在氣象預報上似乎仍有很大努力空間。

現在的天氣預報主要是根據「數值天氣模式」預測的結果來加以詮釋。要進行數值天氣預測,首先需將地表上方的大氣空間劃分成很多個小格子(見右頁下圖),並利用各種觀測工具,取得大氣三維空間的分佈資料,再分析並計算出每一格中的各種大氣數據,接著將這些數據輸入超級電腦,由電腦根據已經設定好的大氣方程式進行極為複雜的運算,算出未來可能的天氣變化。

實務上為了減少計算負荷,氣象單位會依距離遠近,對地球上的不同位置採用不同的分格方式。以台灣而言,距離台灣越近的大氣狀況對台灣天氣的影響越大,因此氣象局劃分的格子就越小,以便進行較詳細的計算。做法是先在全球模式以55公里見方為一格計算一次,然後在區域模式赤道到庫頁島、印度到關島的範圍內,以45公里見方為一格再算一次,再縮小範圍以南海到日本為對角線的矩形,以15公里見方為一格再算一次,最後台澎金馬地區縮小到以5公里見方為一格算最後一次,得出最高解析度的計算結果。

在立體空間垂直方向的分格也是採用類似的概念。由於90%的空氣集中在離地表100公里以內,而影響地面天氣的因素幾乎全部發生在高度僅10幾公里的對流層,因此越接近地表處,分格也就越細。不同電腦模式依其精度需求而有不同的分格數,從20格到90格都有,氣象局目前是分成30格。

預報得從觀測做起

分格之後,就要靠觀測資料分析推導出每一格的氣壓、溫度、濕度、水平風場、垂直風場等各種大氣資料,然後輸入電腦進行計算。中央氣象局颱風及劇烈天氣課課長陳怡良指出,在台灣的氣象預報中,觀測是最受限制的部份,因為台灣的東方是廣大的太平洋,無法設置觀測站,缺乏觀測數據,偏偏影響台灣最嚴重的天氣災害──颱風,卻大多數來自東方海面。

觀測大氣的方法可分為傳統和非傳統方法。傳統方法包括地面測站及探空氣球,是直接以儀器測量各種大氣資料;非傳統方法則有雷達及衛星,得到的資料必須經過複雜的換算才能使用。

地面測站主要是測量地面的大氣資料,台灣有20多個人工地面氣象測站,另外還有自動地面測站,總計100多個,預計數年內要增加到200個。自動測站雖然方便,但有些大氣參數尚無法以儀器有效量測,還是要依靠專業人員進行觀測,例如雲在天空中的覆蓋量及雲狀,與天氣變化關係密切,就只能以人力觀測;另外又如多方位、遠距離的能見度,也只能由有經驗者根據目測來推斷。

高空觀測則是以釋出探空氣球的方式進行,在氣球上升的過程中,以GPS定位衛星測定氣球位置,同時測量高空的各種大氣數據並以無線電傳回地面接收站。

當颱風接近時,也可以派出飛機穿越颱風,測量沿途各種大氣數據,不過這種方式很危險,需要性能較佳的飛機。台灣現在主要以飛機在颱風周圍空投「全球衛星定位式投落送」(GPS Dropsonde),它在降落到海面之前,會一路測量各種大氣數據,並以無線電波將信號傳回。

上述方式都是直接以儀器測量各種大氣數據,雷達和衛星就不一樣了。雷達會發出電磁波,並接收天空中水滴(雲)反射的回波,據以計算水滴的大小及位置。台灣目前有七座氣象雷達站,其中氣象局有四座、民航局一座、空軍兩座,每座雷達均可測量約400公里範圍內的水滴情形。但雷達有其使用上的局限。首先,雷達回波的強弱代表的是水滴大小,而非水滴數量,因此無法知道雲的濃密度;其次,雷達掃描的範圍容易受地形阻礙,在掃描範圍以外的地方就得不到資訊;雷達回波信號的辨別力有限,無法分辨是大水滴或是雲層中特殊的「融化層」現象,只能靠經驗判斷;此外,若測得較強的雷達訊號,有可能只是雲層靠近雷達站的一側水滴較大,造成另一側的資訊失準。

台灣的氣象雷達目前已全部升級為都卜勒雷達,除可看出水滴大小外,還可推算水滴的移動情形:當雲層在天空中移動而與雷達站之間的距離產生變化時,雲層反射的雷達波就會因都卜勒效應而改變波長,可據此計算雲層的位移。氣象局希望未來能將現有雷達再進一步更新為「雙偏極化雷達」,這種雷達除了辨別水滴大小外,還可看出水滴形狀,可大幅提高降雨情形的研判能力。

氣象衛星是近年來蓬勃發展的觀測工具,有些氣象衛星藉由測量雲層放出的紅外光來測量雲頂高度,因為高度不同的雲,溫度不同,放出的紅外光頻率也不同。另外有些則可測量雲層反射陽光的強度來計算雲層厚度,越厚的雲層反射的陽光越多。有些衛星也會像雷達一樣主動發射電磁波,再接收回波,可以測量大氣中的水氣濃度,若使用的是穿透力強的高頻電磁波,甚至可以測量低層雲中的水滴、冰晶。還有一種是直接觀測海面的波浪高度,據以推算海面風場的方向與強度。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92期10月號】

原始網頁:科學人網頁

地影下的故事:月食

在7月的日全食熱潮之後,今年的最後一天,月偏食又將登場。。月食和日食都是太陽光被遮住所產生的現象,何時會發生月食、會發生哪一種食相,都是由月球、地球、太陽的空間位置與位移所決定
撰文╱陳仕哲、楊嘉慧、李名揚

在中國古代,人們認為月食是「天狗」吞食月亮,必須敲鑼打鼓才能趕走天狗,使月亮復圓。不過經過天文學家長期的觀測與理論的演進,人類終於知道月食不過是地球陰影覆蓋月球所造成的自然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連成一直線(即望月)時,太陽光會被地球擋住,照射不到月球,因此無法反射回地球,就會發生月食。

地球遮住太陽光所造成的陰影包含「本影」和「半影」,本影區是太陽光完全照射不到的地方,半影區則是只有部份陽光被地球遮蔽。當月球進入地球半影區,會因陽光減弱而使月光變暗,稱為「半影月食」,由於月光本就不強,半影月食的月光減弱並不明顯,一般人往往不會注意到。但當月球進入地球本影,就會明顯變暗,若只有一部份月球進入地球本影,就是月偏食,若月球全部進入地球本影,月光完全消失,就是月全食。

什麼情況會發生月食?

雖然月食一定發生在滿月的夜晚,不過,並非每次滿月都會發生月食,這是因為黃道面(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面)與白道面(月球繞地球公轉的軌道面)平均有約5度9分的夾角,導致滿月時,月球經常處於太陽–地球連線的上方或下方,三者未連成一直線,自然不會發生月食。

那麼有沒有可能連續兩個月都發生月食呢?答案是有可能的。當某次月球經過地影的最下端時,此時月球的軌道正好是斜向上走,則下個月滿月時,月球有可能才走到地影的最上端,還沒有脫離地影,這樣就會連著兩個月發生月食了。今年的7月7日及8月6日即曾連續兩個月發生半影月食,下一次則將發生在2013年4月25日及5月25日。

若不考慮這種連續兩個月發生月食的情況,假如白道面和黃道面一直維持固定的傾斜方向,大約每半年會發生一次月食;但事實上,傾斜的白道面會沿著黃道面上的順時針方向,緩慢但持續地偏轉,平均約每8.86年轉一週,導致月食的間隔會比半年略短一點,因此每年發生月食的時間,會比前一年月食時間提早約10~20天。

但是究竟提早多少天,還會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白道面與黃道面的傾斜角度並非固定為5度9分,而是在4度57分到5度19分之間變動;另外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黃道面也會微幅變化,地球繞日及月球繞地的公轉軌道皆是橢圓形而非正圓形,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日、月、地三者的空間相對位置。

月食與日食有何不同?

今年7月剛發生世紀日全食,吸引全世界的天文迷蜂擁至中國長江流域。日食是太陽–月球–地球連成一直線(即朔月)時,月球遮住太陽所造成的陰影,只有位於月影下「日食帶」的人們才看得到日食。這次日食的全食帶落在長江流域,台灣及一些周邊地區僅可看到日偏食,不在日食帶的地區就什麼也看不到了。

但月食卻不會這樣,月食發生時,只要處於地球夜晚那一面的人們,都能夠看到月食,而且看到的食相都完全相同。日食和月食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差異,是因為太陽為發光體、月球為反光體,而且月球體積小於地球所致。當月球遮住太陽光時,只能在地球表面的一小塊區域產生陰影,因此只有一部份地區看得到日食。但當地球遮住太陽光時,較大的地影卻足以遮住整個月球,使得月球從進入地影開始月食到離開地影而復圓,都能同時被地球上夜晚那一面的人們看到。

這也是我們感覺月食比較常發生的原因。月食和日食其實會接連發生,因為若滿月時日–地–月接近一直線,則在此滿月之前或之後的朔月,日–月–地也會很接近一直線而發生日食;但每次發生月食時,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區域可以觀測得到(半個夜晚地球加上地球自轉,若月食經歷3.5小時,就有15.5個時區的人可以看見),而可看見日食的只有日食帶的觀測者。

【欲閱讀更豐富內容,請參閱科學人2009年第92期10月號】
原始來源:科學人網頁

星雲──星際間的聚散輪迴

星雲是塵埃和氣體組成,數千或數十億年後,可能煙消雲散,或聚集成如太陽般的恆星。恆星死亡前,噴發出的物質也有機會再聚集成另一團星雲,繼續孕育下一代恆星,形成生生不息的「輪迴」。 文/詹佩菁、楊嘉慧
審稿/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 陳文屏
拿著望遠鏡對準晴朗的夜空,除了星星,還會發現一些不會散去的星際雲氣。1920 年代之前,天文學家把這些雲霧狀的天體統稱為「星雲」,而隨著天文望遠鏡的解析度提高,才知道這些像雲一般的天體其實有星雲、星團及星系之分。「星系」是上億顆恆星及眾多雲氣共同組成的大集合體;「星團」是數十顆以上的恆星聚集在同一區域,為組成星系的成員之一;而現在定義的「星雲」是指星系中,因重力而聚集的塵埃及氣體。星雲的組成主要是氫,其餘還有氦、氮、氧、碳等元素,其所含物質的質量可達太陽的數百萬倍之多,涵蓋範圍往往有數十至數百光年之大。


各種絢麗的雲氣

 依照外觀的不同,星雲分成發射星雲、反射星雲和黑暗星雲。「發射星雲」是組成的氣體被鄰近恆星放出的紫外光、X 射線等高能射線照射,激發出光子,若被激發的是氫原子,便放出紅光,氧原子則為綠光。位在獵戶座的火鳥星雲就因為大量氫原子被激發而呈現紅色。

 「反射星雲」是反射鄰近恆星的光,通常呈藍色,因為藍光波長短,散射角度較大,容易被散射而進入我們眼中,這和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道理相同。位在金牛座方向的昴宿星團(又稱七姐妺星團)周圍的藍色雲氣,就是反射星雲。

 「黑暗星雲」既不發光也不反射光線,是一團密度高、足以擋住後方發光星體光芒的星雲。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表示,在星際間一立方公分的體積裡,平均只有一個分子或原子,但在黑暗星雲中則有上萬個分子、原子和離子。由於密度高,紫外光、X射線均無法穿透,因此黑暗星雲中心維持在非常低溫的狀態,溫度大約 10K(-263℃)左右。這類星雲的存在,可以透過星雲背後的恆星或明亮的星雲部份被遮住而顯現出來,像著名的馬頭星雲即在發射星雲襯托下,呈現出馬頭形狀。









星雲的重生與輪迴

 不同種星雲有不同的命運,發射星雲和反射星雲的密度疏、溫度高,雲氣會漸漸擴散而消失不見;密度大、溫度低的黑暗星雲卻非常有機會使氣體及塵埃聚集,最後因自身重力而持續縮小,等密度達到一定程度,其中央部位會開始發熱,一旦溫度達約數百萬K,就會點燃核反應,形成發光的恆星。恆星形成過程中,周遭雲氣也會受影響而各自藉由重力結合塵埃及氣體,形成行星及衛星,例如太陽系裡的行星及衛星就是在太陽形成過程中,影響周圍雲氣而一起生成。

 星雲的質量若夠大,就有機會收縮形成一群恆星成為星團。但單一氣團聚集的塵埃及氣體若質量小於太陽的 1/100,收縮後溫度就不會高到足以點燃核反應,便無法形成恆星,例如主要由氣體構成的木星,其質量只有太陽的 1/1000,本身雖然因重力收縮而發熱,但核心溫度不高,無法形成恆星。

 恆星死亡前會噴發出大量物質,這些物質回歸星際後,可能聚集成為另一個星雲,繼續孕育下一代恆星,形成恆星與星雲之間生生不息的「輪迴」。



爆炸中誕生的星雲

 隨著恆星衰老,外層物質的重力與內部核心的氣體熱壓力無法達到平衡,導致星體結構開始不穩定,一下膨脹、一下收縮,最後發生爆炸,以「噴發」或「超新星爆炸」的形式結束生命。通常內部核心質量(進行核反應的部份)小於 1.4 個太陽質量的恆星,外層物質會向外噴發形成「行星狀星雲」(與行星無關,因為透過望遠鏡觀察,其外觀和圓盤面行星相像,故以此命名),內部核心則壓縮成亮度較原恆星低、體積約與地球相當的「白矮星」,我們的太陽預計 50 億年後也會噴發出行星狀星雲。

 恆星死亡前,若內部核心質量大於 1.4 個太陽質量,巨大能量就會使恆星本身炸碎四散,並突然變得很亮,形成「超新星爆炸」,最終外圍物質消散形成「超新星殘骸」,內部核心則可能壓縮形成密度比白矮星大的「中子星」或黑洞,例如M1蟹狀星雲即屬於超新星殘骸。

中央大學天文研究所教授陳文屏表示,行星狀星雲和超新星殘骸當中的白矮星或中子星都會發射出紫外光、X 射線等,使星雲內的氣體受激發而放出光芒,因此都屬於發射星雲。這兩類星雲的溫度很高,內部雲氣會向外擴散,大約數千年後,就消散在宇宙中了。


原始來源:科學人雜誌_Easy Learn

2009/10/8

颱風,吹出好多問題....

芭瑪颱風,根本就還沒進來,
但卻帶來一大堆問題.....

預測準確度的老問題
颱風假的問題
救災的問題..

專業不敵批評 吳德榮要告別氣象預報(2009/10/07 22:10)

芭瑪颱風警報解除後,曾經自稱一輩子離不開預報工作的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也即將在11月2日離開氣象局:日前他申請提前退休獲准,並開始休長假,他的突然請辭引起揣測,據了解,近來外界對於氣象預報的要求及批評,以及監察院調查與糾正,讓吳德榮感到頗為無力,讓他萌生去意。

吳德榮是台大大氣研究所第一屆畢業生,學生時代就被稱為「氣象王子」,曾表示一輩子都不離開預報工作,但最後他卻選擇提前放棄「最愛」。據了解,莫拉克颱風來襲期間,吳德榮正值母喪期間,但他仍然堅守工作崗位,一直到颱風警報結束後,才返家料理喪事,不料空前的災情,卻讓氣象局成為被檢討、指責的重點對象,甚至還遭到監察院的調查,讓吳德榮頗感灰心。

他從事預報工作已30年,詭異難測的芭瑪颱風,成為他的告別作,警報解除後,他開始休長假。對於外界關注他求去的原因,他並不願意多談,態度極為低調,據悉,交通部曾出動氣象界的大老全力慰留,但吳德榮去意甚堅。

象局長辛在勤無奈地表示,2年來,幾個颱風重創台灣,外界對氣象局颱風預報失準的批評的「社會氛圍」,會讓第一線預報人員感到沮喪,但吳德榮有30年的預報功力,現在突然提早退休,這不只是氣象局的損失,更是國家損失。
原始網頁:今日新聞
貼文日期:2009.10.7


芭瑪颱風/「幾乎與預測一致!」 吳揆讚氣象局準確(2009/10/06 10:25)

記者陳思穎/台北報導
芭瑪颱風為北台灣帶來豪雨,但仍未傳出嚴重災情,行政院長吳敦義今(6)日上午在立法院肯定氣象局表現,雨量、方向「幾乎跟他預測的一致」。對於外界關注是否要將停班停課的決定權交回中央,吳揆表示,「我覺得還是維持在地方可能比較符合地方的實況」,但政院仍會針對此進行檢討。

吳揆表示,今後對颱風的警報,不應該只注意風力,因為近幾年,風力往往不是傷害最大的,而是緊跟來的雨量和土石流潛勢區的威脅,因此,未來必須針對雨量進行很好的研判。

吳揆強調,這次芭瑪颱風,氣象局所研判的雨量、方向,「都相當準確,提供我們很多正確的判斷,幾乎跟他預測的一致」。如果此部份能夠持續維持準確,提供給地方及中央做為很好的參考。

針對是否要將停班停課的決定權交回中央,吳揆表示,過去20、30年都是由地方政府決定,因為同一縣市受創狀況極可能不同,因此,「我覺得還是維持在地方可能比較符合地方的實況」,但是中央在未改變機制以前,必須要加強對相關資訊的整合、分析、研判,以提供地方更準確的判斷標準。

不過,吳揆也強調,願意針對是否將停班停課的決定權交回中央進行檢討。
原始網頁:今日新聞
貼文日期:2009.10.7


人行局:停班停課標準加入土石流及淹水警戒值時間
撰稿‧編輯:曾國華(2009/10/7 20:00)
芭瑪颱風引發縣市政府宣布停班停課的標準及時機爭議。行政院人事行政局7日就邀集了相關機關及縣市政府開會,除了決定各縣市的停課停班,仍將維持由地方政府決定之外,但未來的停班停課標準,則將加入土石流及淹水警戒值,而人行局也要求各縣市政府重新檢討雨量警戒值,並在兩個星期內回覆,做為修法依據。

人行局表示,因為各地方政府所轄地區,不論是地理位置、地質地勢、交通狀況,或是排水系統都有不同,因此颱風過境時,各地區是否停班停課,最好還是維持現行機制,由各地方政府首長,依「天然災害停止辦公及上課作業辦法」決定和通報,以因地制宜方式辦理,較符合實際需要,但為了保全起見,中央政府仍將建立提醒機制。

至於爭議不斷的停班停課標準,會中則是決定,除了現行的風力標準之外,未來也將修法加入土石流及淹水警戒值做為停班停課的參考。而人行局也已經去函要求各地方政府重新檢討雨量警戒值,並在2個星期內回復人行局,做為法制化的依據。

而對於停班停課的宣布時機,人行局也重新律定,要求各通報權責機關,原則上須以中央氣象局在晚間7時前或10時前提供的風力、雨量預測資料為準,並參考總雨量、土石流警戒等因素,在晚間7時或10時發布次日是否停班停課訊息,而如果有特殊狀況,則仍然可以在隔天上午5時宣布當日是否停班停課,以利機關員工及一般民眾活動安排。

原始網頁:中央廣播電台
貼文日期:2009.10.7


停班停課 土石流淹水警戒納入參考
2009/10/7 下午 07:42:00

(中央社記者謝佳珍台北7 日電)行政院人事行政局今天決定,颱風過境是否停班停課,維持由地方政府決定;中央會提供完整資訊供參考,並建立提醒機制。未來土石流、淹水警戒會納入認定參考標準範圍。

至於停班停課的發布時間,人事局請各地方政府於晚間7時或10時發布次日是否停班停課訊息;如有特殊狀況,並得於上午5時宣布當天是否停班停課。

為解決芭瑪颱風部分縣市政府宣布停班停課時機不一,或對規定執行存有疑義,人事局下午邀相關機關及縣市政府開會研商,將依會議結論修正「天然災害停止辦公及上課作業辦法」。

人事局表示,因各地方政府所轄地區各有其特性,地理位置、地質地勢、交通狀況、排水系統良窳等因素均有不同。因此,颱風過境時各地區是否停班停課,宜仍維持現行機制由各地方政府首長依「天然災害停止辦公及上課作業辦法」決定並通報,以因地制宜方式辦理,較符合實際需要。

人事局說,雖然颱風是否停班停課仍由各地方政府決定,但中央相關專業機關將提供更完整資訊給各地方政府參考,並建立提醒機制。

人事局並說,近年來台灣天然災害類型尚包括土石流等,未來土石流、淹水警戒等因素也納入停班停課認定參考標準範圍。人事局將一併請各直轄市及縣市政府,再檢討所轄地區雨量警戒值資料,並於2 週內回復人事局。

人事局指出,為使民眾及早瞭解停班停課訊息,各通報權責機關原則上以中央氣象局於晚間7時前或10時前提供的風力、雨量預測資料為準,並參考總雨量、土石流警戒等因素,於晚間7時或10時發布次日是否停班停課的訊息。

不過,人事局也說,如有特殊狀況,並得於上午5時宣布當日是否停班停課;請各地方政府宜儘早宣布,以利機關員工及一般民眾活動安排。

人事局並表示,各權責機關平時應加強對所屬人員,實施各種防颱及相關事項的教育訓練演練,各機關也應加強橫向溝通聯繫,以提升公務人員災害通報及防災能力。
原始網頁:中央社
貼文日期:2009.10.7

地科有問題!來這裡...

來這裡發問
老師好,我是112班的@@@
我想問一些問題..
1地球形成初期的熱能來源? (習作第一回第10題)
化能學(放射線物質衰變)、重力位能轉熱能(外層物質重壓)、動能轉熱能(隕石撞擊)

2"天鵝座阿法比天鵝座貝塔亮約2.5倍" 爲什麼是錯的?
(習作第四回第6題)
"比較"亮稱為α,αβγ...只是明亮程度,彼此沒有等級上相關數字,2.5倍,是"星等"倍數

3"北天空的子午線"是在哪裡? (習作第五回第7題)
子午線:由北方到中天到南方的連線,也就是各條赤經
(我身邊沒有習作,不知道習作內如何使用這句話,下回分曉)

4近(遠)日點不等於冬(夏)至嗎?
只是接近,不相等!
夏至: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受熱最多),遠日點:地球距太陽最遠那個位置。

'09年10月5日 芭瑪颱風讓羅高淹水

羅高很久沒有淹水了
這次的共伴效果超級強烈,引進超多雨水
羅高好久沒淹水

這次,泡在水裡

























































































































2010/10/21 羅高奇景--木板橋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0936423305231126256/20101021

2011/10/3 羅高木板橋_奈格外圍環流+共伴效應
https://picasaweb.google.com/100781360892471779861/2011103_

2009/10/6

【公告】高二地球科學段考範圍修正

98學年第1學期
高二地球與環境 第一次段考範圍:
CH1~CH2 全
地科時事

(與原先預定範圍相同,沒有更改)

2009/10/5

芭瑪路徑詭異 各國預測紛跌破眼鏡

2009年10月4日 21:22:04
芭瑪颱風行進方向飄忽,各國氣象預報機構,這幾天有如迷路的羔羊,預測路徑出現兩度一百八十度轉彎的罕見修正,就連目前公認最準的歐洲數值模式,也破功連連,跌破了一地的專家眼鏡。對此,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芭瑪颱風與米勒颱風的交互影響比較複雜,由於米勒的移動方向,比原本預估的偏西,芭瑪受到雙颱「藤原效應」影響的位置,也從呂宋島東側,轉而移動到呂宋島西側,如果未來發展的方向不變,對台灣地區的影響相對比較輕微。不過,如同過去兩天的經驗顯示,在米勒接近芭瑪之前,還是存在許多變數,未來可能變化,誰也沒有把握。(彭群弼報導)
氣象局上午把握機會,向行政院長吳敦義說明颱風預報的不確定性,即使台灣已經與主要先進過家的颱風預報能力差不多,甚至領先,但24小時之內,誤差仍有一百公里。希望民眾諒解,不可能做到完全準確。其實,正在發佈警報的芭瑪颱風就讓各國預測機構跌破了一地的眼鏡。三天內,兩度大幅修正未來的路徑預測,一下子偏東,一下子偏西。

根據氣象局最初的看法,認為芭瑪颱風會沿著呂宋島北部陸地向西移動,二號下午,台灣及歐洲率先修正,認為受米勒颱風影響,會從偏西轉為偏東,出現第一次一百八十度的調整。三號下午,歐洲的數值模式修正認為芭瑪離開巴士海峽之後,會在呂宋島東側海域徘徊一段時間。

可惜這樣的看法,經過一個晚上,又變了!最新的看法認為:芭瑪颱風通過呂宋島北端陸地,滯留約48小時之後,又回到往西的路徑,甚至進一步往南海移動,逐漸遠離。換言之,第二次一百八十度的修正。綜合這幾天的路徑預報:芭瑪就是忽而往東,忽而往西。各國路徑的修正幅度速度不一,也就出現完全相反的預測內容,如果把各國路徑放在一起比較,有如炸彈開花,相當有趣。

路徑預報困難的原因,預報中心主任吳德榮表示:芭瑪颱風的未來動向,與後方的米勒颱風息息相關,米勒是發展條件極佳的強烈颱風,本身的質量夠大,芭瑪則是受到菲律賓陸地破壞,逐漸減弱,依照藤原效應的理論,米勒會影響芭瑪,兩個颱風會以逆時針方向繞行,換言之,位在西側的芭瑪會往下掉,東側的米勒往北轉。原本預期,米勒的行進的方向比較偏北,所以預估芭瑪偏轉的位置,大約在呂宋島東方。不過,米勒在移動的過程中,實際的路徑比較偏西,因此,芭瑪偏轉的位置,就從呂宋島東側移動到西側。


吳德榮說:芭瑪的路徑預報非常有趣。

資料引自中廣新聞網

【公告】高一地球科學段考範圍修正

98學年第1學期
高一地球科學 第一次段考範圍修正:
CH1 全
CH2 全
CH3 太陽結構、太陽黑子、八大行星比較、地球的獨特性
CH10 全
地科時事
(不考星座盤)

【公告】高一地理段考範圍更改

98學年第1學期
高一地理第一次段考範圍更改:
CH1~4,有非選題!!
(ch5-1不考)

【98-1】高二地科三民版講義,錯誤公告

p.27
第5題:A應改為D。
第7題:C應改為B。

p.51
(三)10.C ==> B

p.71
三.3.C或D均可

p.85
二.6.C選項改為:c海流的名稱...(原題目為大寫C改為小寫c)

2009/10/4

非死不可(FaceBook)上的"太陽系你知多少"測驗

http://apps.facebook.com/quiz-apphm-ljibawvj/q/index/22608?track=playagain

若見此現象請快逃命.....!!

有一位女子站在美國加州美洲杉國家公園(SequoiaNationalPark)的觀景平台時,
突然發現她的頭髮忽然豎立起來,
當時周圍的遊客都覺得很有趣,
她弟弟為她拍下了這張照片。
這對姐弟離開5分鐘之後,
閃電墼擊中觀景平台,
造成1個人死亡,7個人受傷。
將來如你在野外遇到類以的狀況,
請立即離開該地點,
儘速往較低處移動,
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註:
這是空中的靜電和地面產生感應的現象喔!
這表示天上的雲層已經累積非常多的電荷,且電壓已經到數百萬伏特囉!!
記得沒錯的話,
在空氣中要放電需要3萬多伏特,而雲層離那麼遠產生的感應效果還這麼強,
可以得知雲層電壓之大........... 快閃人吧~

格陵蘭的維京人

作者:周家祥老師,台北市麗山高中地科老師
參考文章:格陵蘭的維京人
配合課程:氣候變遷


第九世紀開始的「中世紀暖期」(Medieval Warm Period),使得維京人得以向西航行,大約在西元870年左右先到冰島,於是千餘人在此定居。

西元985年,因案被冰島驅逐出境的埃里克(Erik)回冰島召募了一夥人,分搭25艘船隨他至新發現並命名的「樂土」-Grrenland開疆闢土,最後有14艘船共450位移民登岸。接下來十年間,更多移民陸續遷入,在格陵蘭的峽灣之間建造農場和教堂、牧養牛羊、狩獵,並以其作為探索北美洲海岸的跳板。到了西元1000年全盛時期,共有移民五千人,主要分居在兩個大聚落的250個牧場中,牧場領主擁有對日常事務的控制權,連教堂都是領主所有。

從諸多證據推知,當時格陵蘭的氣溫和現代相似。維京人在格陵蘭的殖民地,就緯度來說比冰島大部分地區都還要偏南,但由於冰島受北大西洋暖流流經的影響,氣候反而較為溫和,維京人的原鄉-挪威海岸也是如此;而格陵蘭卻飽嘗來自北極海的寒風、冷霧和浮冰,即使在夏季,浮冰也經常結成冰山而堵住峽灣,八月就開始結霜,十月起峽灣也開始結冰。顯然中世紀暖期的格陵蘭距真正的「Green Land」還是有很大一段差距!由於氣候嚴寒、生長季短,農產產量非常有限,根據中世紀挪威人的紀錄,大多數格陵蘭的維京人終其一生不知小麥為何物,從未看過麵包,也沒喝過啤酒,他們的主食是馴鹿肉和海豹肉。

即使位處歐陸二千四百公里之外,氣候條件又不佳,格陵蘭的維京人仍堅持過歐式生活,和歐陸維持頻繁的貿易關係:輸出海象牙和獸皮,換來歐式服飾、建材,以及貴族奢侈品。格陵蘭人甚至一度擁有自己的教會主教,居民奉獻上繳羅馬教廷;西元1261年起挪威將格陵蘭納為屬地,14世紀時還曾派官員進駐。格陵蘭並非沒有原住民,伊努特愛斯基摩人(Inuit)曾在此活動,中世紀暖期也使得他們更有能力往各處發展,所以維京人並沒有機會和伊努特人往來,也因此無緣學習真正在地的生活方式。一旦氣候開始轉冷時,維京人即面臨了嚴酷的考驗。

格陵蘭在「小冰期」(Little Ice Age)來臨時氣溫驟降,最長的寒冷期從西元1343年持續至1362年,維京移民生活日趨困難。過去溫暖時期的開發行為已導致僅有的林木破壞,土壤流失嚴重,現在加上天候惡化,本來就生長不良的作物更是連續多年歉收。氣候轉冷使極區動物向南遷徙,伊努特人也隨獵物南移,雙方人馬短兵相接,競逐有限的狩獵資源,而顯然伊努特人技高一籌。對這批歐洲人的最後一擊,就是狂暴的天候和日漸增多的浮冰終於阻斷了來往歐陸的航運,歐洲夢碎。西元1410年,最後一艘離開格陵蘭的大船啟航,大約25年之後,最後的殖民地也消失了。

我們可以說氣候變遷是格陵蘭維京殖民地消失的主因,但伊努特人卻一直在冰原大地上馳騁至今,表示人類並非不能適應酷寒氣候環境。顯然,一個和在地環境完全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在環境轉趨嚴酷的考驗下,終將左支右絀而步向敗亡。

資料來源:
繆靜芬、黃柏瑄譯(2007):天氣改變了歷史,第9章。台北:究竟出版社。
廖月娟譯(2006):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第6~8章。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2009/9/22

地球科學奧賽 我奪4金3連霸

自由時報2009/09/22 (記者陳怡靜/台北報導〕我國主辦的第三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昨天落幕,全球僅五面金牌,台灣學生就囊括四面,總成績國際第一,更三度蟬聯世界冠軍。建中的謝宗霖更包辦了最佳特殊表現獎、最佳大氣與海洋獎與最佳團隊報告獎5金拿4金 歷年最佳成績。

國際地科奧林匹亞競賽今年共有美、日、英、義、韓等十八個國家參賽,台灣拿下四金居冠,其次是一金三銀的韓國,日本獲四銀排第三。奪金的四位台灣學生分別為建中的謝宗霖和周資傑、新竹實中閻暐勳與中一中黃朝煒。

今年適逢九二一地震十週年,選手跨國組隊赴南投「九二一地震紀念斜塔園區」野外考察,量測震後地形錯動的剖面改變狀況做報告。周資傑與美國、韓國、印尼與印度等國選手組隊,以脫口秀方式「表演」量測報告,獲得滿堂彩,也拿下最佳團隊報告獎。


脫口秀表達921考察心得

周資傑說,跨國組隊讓他看到不同國家文化,例如「美國學生較活潑,提議採脫口秀解說,讓報告不無聊」。同時獲「最佳天文獎」的他也透露,從國小就喜歡看氣象局網站,颱風來時,還會專程上網研究衛星雲圖。

台灣隊隊長、建中三年級的謝宗霖除拿下金牌,另獲「最佳特殊表現獎」、「最佳團隊報告獎」與「最佳大氣與海洋獎」。從小就常主動參加各類科普演講,去年還赴韓國參加亞太經合會未來科學家會議,獲得海報論文競賽第三名與團隊計畫銀牌。

謝宗霖透露,賽前其實對地科興趣不濃厚,參與後才深刻感受其趣味,明年除了電機,也將把地科科系納入升學考量。

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的閻暐勳則另獲「最佳團隊合作獎」與「最佳地質獎」,過去曾參加多種科展獲獎,也曾入選生物奧林匹亞競賽複選,他也是「蠟筆小新」粉絲,競賽中聽到漫畫家臼井儀人過世消息,讓他好難過。

中一中高二學生黃朝煒,國三時就曾獲得國際科學奧林匹亞金牌,他平時喜歡和父親釣魚,「是要耐心,最長等一小時才有魚上鉤。但認真目測、浮標調準,幾分鐘就可釣一條!」

台灣學生奪下歷年最好成績,培訓教授、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主任林沛練笑說:「很滿意!剛開始擔心沒拿金牌會愧對國人,但後來又擔心拿太多了!」他也指出,我國學生筆試強,反而是實做輸給他國,必須注意。
原始網頁貼文日期:2009.9.22

國際地科奧林匹亞 臺灣連續3年蟬聯冠軍

2009/09/21 19:09
今年由我國主辦的「第三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今天(21)圓滿結束,代表我國的4名參賽高中生獲得四金的好成績,在14個參賽國當中,臺灣獲得國際排名第一名,也是連續3年蟬連冠軍。
第三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今年共有14國、52名各國優秀學生參賽,是這項競賽舉辦以來,參賽國數最多的一次。經過一週筆試及實作的激烈比賽後,成績終於在21號出爐,代表我國4位參賽選手都獲得金牌,國際排名第一名,讓我國連3年都稱霸。今年我國參賽的學生,包括:建中三年級的周資傑、謝宗霖,台中一中二年級的黃朝煒及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三年級的閻暐勳,其中,謝宗霖還獲得最佳特殊表現及最佳大氣獎,閻暐勳獲得最佳地質獎,周資傑獲得最佳天文獎,周資傑說,從國小開始,都會看天氣資訊及颱風預報,讓他對地科產生濃厚興趣。
依教育部的獎勵辦法規定,獲得金牌這4位參賽學生,除了獲得20號萬元獎學金外,還可以保送大學院校,獲獎學生表示,未來將選擇第二、三類組升學。

圖說:圖為:代表我國參加地科奧林匹亞競賽獲獎的4名選手(左到右)謝宗霖、黃朝煒、閻暐勳、周資傑與指導老師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主任林沛練(右一)合影。
(2009/9/21 下午 07:09:46 徐詠絮)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9.22

17國岩石 排放溪湖高中

自由時報2009/09/20 04:09
〔記者王百鍊/溪湖報導〕參加第三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亞競賽的17國、50餘名選手,19日攜帶由各自國家帶來的岩石,在彰化縣溪湖高中排出「IESO」的競賽圖騰,校方也將以水泥封存,為首次在我國舉辦的這項比賽留下永恆的紀念。
來自英、美、日等17個國家的50餘名高中生,昨天下午在主辦單位安排下,到彰化縣溪湖鎮溪湖高中參訪,溪湖高中派出該校的管樂社學員及曾榮獲彰化縣民俗舞蹈表演冠軍的林冠汝等學生表演節目,最後再由該校榮譽會長陳適當表演太極拳中的推手。

各國參賽選手拿出由自己國家帶來的岩石標本,在預做的水泥台上,排出這項國際比賽英文名稱 Independent Electricity System Operator的英文縮寫「 IESO」競賽圖騰,且O字上還放置一顆美麗的彩色地球模型,頗具特色。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9.22

2009/9/20

五生研發斷橋警示 專利權捐政府

【徐榮駿/台東】
台灣一般較大的橋樑,大多都具有斷橋警報裝置,但是卻常常失效,所以在八八水災時,許多斷橋警示器,並沒有發揮警告的功能,因此造成人車落水的意外發生,有鑑於此 ,台東市有一群高中生,就設計改良了一套,更完善的警報裝置,更能確實發揮警示的功能,並且無私的將這項專利捐給政府,希望未來能夠減少,更多的悲劇發生。

橋面一斷 警告聲立刻響起,沿路的警示燈也都隨著亮起來,利用串連跟並連的電路原理,經過一個月的設計,這五位高中生,終於將新型的斷橋警報裝置,研發出來。設計學生許閔傑表示:「只要橋面一截斷裂的話,就會觸動全橋面的警報裝置,不會說線路斷掉,警報裝置就會失靈。」

這項發明的動機,是由於八八水災時,學生們從新聞報導中,知道有許多橋樑斷裂,造成人跟車子落水的意外,有鑑於一般紅外線或雷射光的,斷橋警報系統太過敏感,也容易受天候影響而失靈,因此這次學生們是採用,機械式接觸的原理,做出可調節感應度的警報裝置,更難能可貴的是,花心思研究出來的成果,這五個年輕人,願意無條件的將專利權,捐給政府相關單位。

台東縣的公東高工,從三年前開始,推展專利發明課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目前學校已經擁有22項專利,從這項斷橋警報裝置的研發 ,也再一次看到年輕人的創造力,以及災後重生 ,堅韌的台灣生命力。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9.20

2009/9/18

仰觀蒼穹四百年特展"星星擂台賽"羅高同學表現優異

賀羅高同學參加 仰觀蒼穹四百年特展"星星擂台賽" 表現優異

207楊宜庭.211俞晏婷.106陳立中.
205.劉宜善102荊明璇.107陳郁萍.
105徐士庭.105李鎧麟.213陳觀宇.

活動照片請按此

2009/9/16

參觀「仰觀蒼穹四百年」活動照片

活動照片請按此

Discovery頻道 921十周年節目播映通知

「921地震十周年」影片順利完成。
本片即將於9月20日(星期日) 晚間10:00於Discovery頻道(19)全球首播,
9月21日凌晨2:00重播,敬請收看。
如有任何意見與回應,歡迎到我們的網站留言討論,
亮相館也將持續努力,創作更優質的節目,與大家分享。

媒體報導:
http://news.chinatimes.com/2007Cti/2007Cti-Rtn/2007Cti-Rtn-Content/0,4526,110105+112009091400918,00.html
http://www.wowonews.com/2009/09/discovery92110-32.html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7/5135688.shtml
http://udn.com/NEWS/ENTERTAINMENT/ENT7/5133892.shtml

推薦一首很"天文年"的歌

銀河 by MISIA(米西亞)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JGKJOe77B8&feature=fvst
事實上,這首歌是日本"全球天文年"的主題曲,

除了MISIA超大音域、極具穿透力的聲音外,

MV中也有天文年最重要的主角出來和小朋友演對手戲XD

還有很炫的星空模擬軟體( Mitaka,可免費下載)出來湊熱鬧
Mitaka網站 http://4d2u.nao.ac.jp/html/program/mitaka/index.html

日文歌詞 http://ds-hk.net/thread-94272-1-1.html
中文翻譯 http://album.ezpeer.com/album_dev/michael/show_ly.php?xx=p000004-a006...

真摯推薦給大家^^

推薦一支MV:宇宙

推薦一隻M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3GQ5AMH7CM
UNI-VERSE by ASKA

整首歌的意境很高。
聽完一遍後,你應該就知道ASKA想表達什麼了。

歌詞的話,都是日文耶…
不過有人翻譯了
http://chage-aska.com/phpbb/viewtopic.php?t=2557

2009/9/14

東方衛視日全食直撥節目,精彩對話

1 某個觀測點因為有雲,看不到日全食。
男主持:“現在有雲看不到日食,等下太陽完全被遮住時时候,應該可以看到星星吧?”
教授:“看不到。”
男主持:“可以看到吧,到時候天會完全暗下来。”
教授:“.....呃...如果日食都看不到的话,星星也不可能看到的。”(教授估計也崩潰了)
2 主持人假装激動的說:江教授,你看日食感動嗎?
江教授說:我不感動,看多了就不感動了。等你看多了,也不會感動了。

3 女主持问,江教授,月球上的山是怎么形成的,是小行星撞击的吗?
江教授说,月球上的山本来就在那里,也有的是小行星撞击的。
听那话,听得我晕呀


4 当转到印度的时候,
女主持说,在黑暗中有星星,江教授,那是水星吗?我们看得到星星吗?
江教授说,不可能看到星星的。
后来证明不是星星,是渔船。

5 镜头转到重庆,画面突然一片漆黑
主持人:江教授,那么这是不是就是太阳完全被遮住时的样子
江教授:..........我觉得好像是没有信号.....

6 男主持人:教授,给我们说说为什么处于太阳边缘的日冕层的温度会那么高
教授:其实....日冕层的温度不是那么高的
男主持人:但据说要比太阳中心的温度高很多,这是一个很神奇的现象!!教授:日冕层的温度怎么会比太阳中心高呢,当然还是中心温度高了.....女主持人听不下去了,赶紧来圆场:让我们看一下画面当中**地的连接画面吧!

7 还有,上海全黑的时候,那个主持问教授,“教授你觉得上海应该开景观灯吗?”
教授平静地说“不该开。浪费钱。”

8 还有说到有人专门去日本在坐游艇在海上观看
主持鸡东地问教授:“在海上看有什么不一样,会更怎么怎么样**&……&”
教授又淡定的说“没有什么不一样”

9 上海下雨看不起来日全食,有个记者去报导天黑的时候状况,非常镇定地说“太阳正在以每秒钟”,顿了一下,“一点一点的速度暗下去”。。。

10主持人男:鉴证奇迹的时刻到来了,重庆地区已经黑了!!
  主持人女:奇观,奇观
  沉默半分钟后……   
  主持人男: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原来是信号中断黑屏了。   
  主持人女:还是让我们看武汉地区吧。   
  -----------------------------------------------   
  主持人男:现在我们和网友连线   
  网友,你好。网友?网友,网友你好……网友……网友!!   
  主持人女:我们还是看看上海市中心吧
  --------------------------------------------   
  猪持人男:我们马上联系李瘾涛,李瘾涛,李瘾涛   
  李云涛:现在我在东方明珠两百多米   
  主持人男:李瘾涛,我来问问你,现在东方明珠有必要开景观灯吗?   
  李瘾涛:……   
  -----------------------------------------------------
  主持人男:我们联系张熙   
  张熙:我现在很激动,很过观众都在打开闪光灯拍日全食。
  
  ……很多观众拍日全食居然要开闪光灯。


11 男主持人很激动的说“我国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通过坐飞机的方式来做科学研究,江教授,您能跟我们介绍下吗?”
教授说“这个问题你不要问我,那个项目我没有参与过。”

12 男主持人:“有很多追日族天文爱好者,甚至坐飞机从西向东飞来欣赏日食。江教授,我们都知道,在飞机上角度不行,万一看不到怎么办?”
教授云“那你把头仰起来看呗!”

13 女主持人:“月球上的环形山是被陨石砸出来的”
专家(无奈):“只有一小部分是……”

資料來源

2009/9/12

2009.7.22 日食_各家新聞報導

TVBS_三百年一遇! 全日食美景近尾聲
新聞內容影音檔

TVBS_三百年一遇! 全日食美景近尾聲
影音檔

TVBS_西湖親眼見「鑽石環」 民眾激動尖叫
新聞內容影音檔

台視_來去看日全食 江南旅遊團爆滿
新聞內容影片檔

TVBS_哇!看到了 登陸「追日」台師生興奮
新聞

東森新聞_瘋日全食! 追日行程擠破頭 觀日鏡賣到翻
新聞

2009/9/11

2009.7.22 杭州日全食,觀測心得

期待良久的日全食,終於要登場了.......
等待可久了
之前在中大上孫老師的"認識星空",就聽說2009的日全食將發生在大陸長江流域
真的,從那時起,就在期待了


跟專業團真好
有人(桂蘭大好人)規劃好行程,安排好交通住宿等
我只要人到就可以了
而且,團內許多專家高手,
在這段時間中,從大家身上偷學到好多知識及經驗

~~~~
7月22日凌晨醒來,
詫異電話為什麼沒響?不是先要去浙大裝赤道儀?
到窗前一看! 天空都是"白"的,一大片雲,看不到黑黑的天空,更不必提星星了

早上,還是多雲
心情沈重地.....拉著行李,走向浙大
一邊走,一邊不甘地想著:等了這麼久,就只有雲可看嗎?

沒想到,雲慢慢散開!
太陽逐漸露臉,而且越來越熱.....


開始忙碌了~~~
架腳架、裝相機、調角度、測試相機、設定時鐘定時功能.....
遊客也開始在周遭聚集

在食既前十幾分鐘,一群鳥飛過,鳥聲啾啾,想忽略都不可能(只可惜沒有錄到聲音)
風開始變大,天空的光度也開始改變,
就像夏天午後陣雨前,
風變強,太陽光度逐漸柔和

浙大校區路燈亮起,引起大家一陣驚呼,這樣就感受不到"伸手不見五指"了
大家情緒越來越高亢
因為.....太陽越來越少了....天越來越暗了
如果沒有路燈,一定是全暗的,必須要拿手電筒,才看得到相機上的數據
真的,大家都很興奮,一直在尖叫
而我,除了大叫外,手也一直發抖.....

這五分鐘,真的好短
一直好忙....手又一直抖....
一霎間,太陽又露出了
為什麼不能再長一點.....
我沒有用肉眼看到貝利珠....沒有拍到漂亮的鑽石環以及貝利珠還有日冕
而且,忘記看星星!!!
還有,沒有把放大攝影調成連拍
滿足的瞬間,又變成懊悔及期待!
還有,覺得自己的儀器真的不夠好、不夠多
好想再買更好的相機




看日食,真的會上癮耶!





高二地球科學閱讀心得

班級-座號-姓名
作者,書名(出版年)出版社

你的心得,300字以上

2009/9/1

書籍贈閱

一堆 自然科課本、參考書、講義贈送
(物理、化學、生物、地科、數學、少量地理)
放置於教資館2F(健康中心那棟)
自然科辦公室的窗台上

需要的同學請自取(請維持窗台的整齊及清潔)
數量有限,敬請把握
預定第三週將清空

教育參觀:「仰觀蒼穹四百年」

活動時間:2009年9月13日星期日 am8:00-pm5:00(預定pm6:30抵達羅高)
參觀內容:中正紀念堂-「仰觀蒼穹四百年」天文特展

有興趣參加的同學,請洽教務處索取報名表,名額有限,額滿為止


活動時間:2009年9月13日星期日
主辦單位:國立羅東高中教務處
協辦單位:國立羅東高中天文社
活動內容:今年適逢全球天文年,帶領學生參觀中正紀念堂舉辦之「仰觀蒼穹四百年」特展,參觀內容包含展示品導覽、聆聽星空故事廳故事、觀察可動手之實驗展品、參加張大春主講之「看日食,讀歷史-每個人的天文學」演講
參加對象:本校學生,自由報名
名額:40人,依報名及繳費順序依序錄取(預留五個名額給天文社幹部)
費用:個人保險費30元(多退少補),車資及午餐費用由本校教育基金會全額補助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9月8日星期二16:20 截止
報名地點:教務處
報名流程:
=>將填寫好的報名表交到教務處
=>(序號1~40號)直接於教務處繳交報名費,(序號41號以後)9月9日後等候通知前往教務處繳費
=>9月11日發校外通知單 
=>9月13日準時出發

活動流程:
時間 內容 備註
8:30 集合、出發:羅高校門口,早餐自理
8:30-10:30 出發前往中正紀念堂
10:30-11:30 導覽
11:30-12:00 自由參觀
12:00-13:00 午餐
13:00-13:30 自由參觀 13:40 演講廳門口集合
14:00-16:30 專題演講:看日食,讀歷史,張大春先生主講
16:30-17:00 預留會後討論時間
17:00 集合
17:00-18:30 返校
預定18:30抵達校門口,晚餐自理

羅東高中97年度新生始業輔導

2008.8.20~21新生始業輔導
照片

羅東高中97年度114班班級網頁

114的天空魚
114的天空魚 影像館

Amuse By LanYang

羅高114班羅運踏青

2009.1.7 羅東運動公園附近綠肥勘查之旅
http://picasaweb.google.com/su.janni/200917#

羅運踏青_114的天空魚_文章
網頁

97年度班級讀書會 讀書心得

羅東高中
97年度班級讀書會 讀書心得網頁

2009/8/31

[新聞]太空探索/遠離太陽系 先鋒11號飛掠土星30週年

今日新聞2009/08/30 14:31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美國太空探測船先鋒11號(Pioneer 11),於1979年9月11日飛掠土星,成為第一個探訪土星的人造物體,至今剛好屆滿30週年,目前先鋒11號正朝天鷹座方向的太陽系邊界而去。

先鋒11號,又稱為先鋒G(Pioneer G),發射於1973年4月6日,經歷漫長飛行之後,先鋒11號於1974年12月4日飛掠木星,並利用木星強大的重力場,改變太空船飛行的方向並增加飛行速度;這種太空技術稱為「重力輔助(gravity assist)」,於現今的太空探索任務中相當常見。

後來於1979年9月1日飛掠土星時,距離土星大氣雲頂僅約2萬1000公里之遙,並穿越土星環,因此得以仔細研究土星大氣和土星環的詳細物理特徵。在此同時,航海家1號和2號也已經掠過木星,正在前往土星的路途中,並將以與先鋒11號類似的軌跡來穿越土星環,以取得更詳盡的土星環細節,因此先鋒11號成為航海家1、2號的測試「先鋒」。

在通過土星之後,先鋒11號就順著它的逃離軌道離開太陽系,目前正朝天鷹座方向的太陽系邊界而去。據維基百科資料,先鋒11號的運作及遙測數據於1995年9月30日終止傳送,當時正處於離開太陽約44.7天文單位的距離,與太陽赤道面形成17.4度的傾斜角,並正以每年2.5天文單位(每秒12公里)的速度飛行。原本被列為九大行星、距離太陽最遠的冥王星,距離太陽約39.5天文單位。

天文單位(Astronomical Unit,簡寫AU)是一個長度的單位,約等於地球跟太陽的平均距離,平均為約1億5000萬公里或9300萬英里。(文/取自台北市天文館)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

[新聞]新證據:彗星可能在地球播下生命之種

2009年8月20日
科學家今天宣布首度在彗星上發現構成蛋白質的基礎材料,一種稱為「甘胺酸」(glycine)的胺基酸。這項發現使生命原始物質來自外太空的理論再次沸揚。
  藉由顯微鏡檢視所發現甘胺酸跡象,包含在由「魏德2號」(Wild 2)彗星尾巴採集到的粒子樣本中。2004年1月,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星塵號」太空船(Stardust)深入太陽系3億9千萬公里,採集到魏德2號的樣本。

  這些從一小塊塗了極輕薄「空氣膠」(Aerogel)碟片上採集到的氣體和塵粒樣本經裝罐密封後,2年後脫離太空船,以降落傘在猶他州(Utah)沙漠著陸。

  「魏德2號」彗星是以發現它的天文學家魏德(Paul Wild)命名。據信與它類似的彗星,包含多種保存良好的數十億年前太陽系初形成時物質的原始成分,因此成為追尋太陽和行星球形成之初情況的線索。

  甘胺酸是地球上蛋白質內20種胺基酸中最常見者,早在去年即已傳出在慧星樣本上初步檢測到甘胺酸的消息,但科學家需要時間證實這些化合物確實來自太空。    

胺基酸鏈匯集構成各種蛋白質分子,再形成由頭髮到控制生物體內化學反應的酵素等無所不包的各種生物物質。而這些複雜的有機化合物究竟是來自太空還是地球,長久以來讓科學家困惑不已。

  生命起源學說之一主張,隕石、慧星等地球以外物體,可能以源自宇宙其他地區的生命原始材料,在古老地球及其他行星上播下生命之種。最新發現為這個學說增加了可信度。中央社(翻譯)

資料引自路透社
貼文日期:2009.8.31

2009/8/28

[新聞]9/4前後 土星光環將消失不見

太陽系第2大行星-土星,最大的特徵就是土星有像呼拉圈一樣的美麗光環,通常用口徑5公分以上的小望遠鏡就可以觀測到土星環,不過下個月9月4號前後,土星光環因為太陽、地球、土星的相對位置改變,從地球望去土星環將會消失,不過這次土星環消失的觀測條件,並不如上一次,下一次要再見到土星環消失不見則要等到2025年。(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立天文教育館表示,土星光環是個非常龐大的結構,寬達250,000公里以上,相當於19.5倍地球直徑,但厚度不足1公里,就像個用紙片剪下的甜甜圈環,放在一顆球周圍一樣,而當地球與土星環繞太陽公轉的過程中,隨著太陽、地球、土星的相對位置改變,地球上所見的土星光環也會隨之改變,每隔14~15年,也就是土星繞太陽公轉半圈的時間,薄薄的光環恰巧側面朝向地球,從地球上望去,光環像是消失不見。而9月4號就是每14~15年,一度的土星環消失的日子,這樣的現象一次是發生在1995-1996年,下一次則將在2025年發生。不過今年的土星環側向地球現象,並不像1995那時容易觀察,主要的原因是土星亮度只有1.1等,幾乎與太陽同方向,黃昏日落後的仰角高度不到10度,手腳必須快一點,才能欣賞到這個少了光環陪襯的土星。另外由於受限於周邊建築物遮擋,臺北天文館無法觀察到土星光環側向地球的景象,想要觀測的民眾,必須到西邊地平線附近完全無遮擋的地方,利用望遠鏡來觀測。(圖片:北市立天文教育館提供)
原始網頁
貼文日期2009.8.28

2009/8/26

'09_0825觀星日誌

今天是在中正紀念堂 科學季:仰觀蒼穹400年最後一天值班,
有濃濃不捨的心情


這次的活動,
認識很多小朋友,這些小朋友們超級可愛、超級活潑、超級優秀!
認識這些朋友,是最棒的收穫
最後這一天 適逢水星東大距
我們一小群人開完晚會後就留在中正紀念堂

沒錯,台北看得到星星耶

這天,看到了天蝎 北斗斗柄 織女 牛郎
還有天蝎鉤鉤上方的 M7 M6
當然,水星落在建築物後方前,有看到它一眼
還有,用雙筒 有看到一顆木星衛星!!!好神奇

2009/8/14

2009.7.22 日全食紀錄



緣起~~
在孫維新老師的認識星空課程中
首度看到 漠河日食紀錄


2009/8/13

火星地表 赫見神祕巨石

【大紀元 8 月 6 日訊】 2009.08.06 03:01:47 am
【大紀元8月6日訊】〔自由時報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美國亞利桑納大學科學家,用「火星偵測衛星」(MRO )搭載的特製高解析度攝影機,拍到火星地表上一處像是神祕巨石遺跡的影像,已激起世界各地太空迷的興趣。
這塊「巨石」是去年7月間,從二百六十五公里遠的距離拍攝。英國「每日郵報」5日報導說,自從影像本週張貼上網後,立刻在網路上引起火星上是否曾有生命的熱烈討論。
但亞歷桑納大學科學家判斷,這只是一塊不引人注目的石頭,直徑約五公尺。該校月球暨星球實驗室「高解析度影像科學實驗部」(HiRISE )部門發言人史賓諾沙說:「把它說成是『巨石』或結構體都屬無稽,因為這暗示它是一種人造物,譬如它是某人立在那裡的。實際上,比較可能的情況是,這塊石頭是因為脫離岩床所產生的,而且產生出長方形的形狀。」郵報說,這幅影像有點像是史丹利庫柏力克導演作品「二○○一太空漫遊」中的黑色巨石。

美國「阿波羅十一號」第二位登月太空人艾德林,提到在火星的衛星弗伯斯也偵測到類似的巨石。他上週在美國一家有線電視頻道上表示:「我們應拜訪火星的衛星。那裡有一塊巨石—在每七小時環繞火星一次、馬鈴薯狀的火星衛星小星體裡,這算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結構體。」



原始網頁

莫拉克颱風


網頁照片請見此

2009/8/1

[新聞]恆春近海規模5.9、南化泥火山大噴發

中國時報 2009/07/31 04:09
〔記者許敏溶、楊美紅、蔡宗憲/綜合報導〕地震活躍期果真到來?繼日前南投、花蓮接連發生規模五.四、五.五有感地震後,昨天凌晨零點五十三分,恆春近海發生規模五.九有感地震,這是過去五天來第四起規模五以上有感地震;台南的南化泥火山今天也兩度大噴發,昨日油氣從地底溢出,滾滾泥漿在直徑十五米的池中噴發七公尺高,地方人士議論紛紛。

台大地質系教授陳宏宇指出,地震活動相對頻繁,可能代表另一個地震活躍期的開始,甚至可能是大地震前的序列前震,氣象局等相關單位應加強防災宣導。

台南南化泥火山昨日噴發,地質生態調查者賴銘章多年來記錄南化泥火山活動,他表示,往年南化泥火山約三至四個月噴發一次,但去年有五次大噴發,其中二月一日和二月十八日的噴發間隔最短,根據氣象局資料,去年嘉南一帶的地震也相當頻繁,兩者是否相關須學者投入調查。

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則指出,最近地震活動的確比起過去兩年來得相對活躍,但以現有科技水準,各國都無法預測地震何時發生,更別提會發生規模多大地震。民眾只要平時將家中物品固定好,留意經常行走路線的避難方式,不用過度擔憂影響正常作息。

據氣象局統計,規模五以上的地震,過去平均一個月大約二到三次,過去五天卻就有四起規模五以上地震,引發揣測;但郭鎧紋表示,今年上半年僅有九個規模五以上地震,去年和前年各有十九個、十六個,正常年份每年約有二十六個規模五的地震,並非特別頻繁。

至於昨天凌晨恆春外海的五.九地震,郭鎧紋指出,這起地震是二○○六年底恆春規模七左右強震的後續地震活動,累積一定能量而引發地震,反而不容易有更大強震發生。

陳宏宇強調,他並不是要危言聳聽,也沒預測哪個地方何時會發生大地震,但是數字會說話,從六月底至今,台灣地震活動明顯轉趨活躍,他根據專業提出警語,包括地調所、氣象局都應該加強防災宣導,不能老是對民眾說:「這是正常能量釋放」,一語帶過。
貼文日期:2009.8.1 原始網頁

貝里珠&日珥照片

照片由國立大里高中 林士超老師提供

2009/7/30

三百年一遇! 全日食美景近尾聲

TVBS 2009-07-22 11:45
這次日全食的「全食帶」,全長1萬公里,從印度、尼泊爾、橫越長江流域,最後在太平洋中部結束;而大陸則是全球陸地上最接近日全食的國家。
按此看影音檔

西湖親眼見「鑽石環」 民眾激動尖叫

TVBS 2009-07-22 14:56
眾所矚目日全食今天上午登場!TVBS記者也守候在杭州西湖旁,為你捕捉觀測日全食的過程,尤其是今天上午杭州的天氣,一下晴一下暗,讓一大早來到西湖旁觀測的民眾心情大洗三溫暖,不過老天爺很眷顧,就在準備進入「食既」之前,杭州突然天氣放晴,太陽也露臉,讓在西湖畔的民眾看到超完美日全食。
按此看影音

來去看日全食 江南旅遊團爆滿

台視 2009-07-20 14:24

調整字級: -->
調整字級: 三百年難得一見的日全食奇觀,即將在22號登場,這個號稱本世紀歷時最久的日全食,最佳觀測位置就是在長江流域,時間上來說以杭州為例,早上8點21分到10點59分,兩個多小時 而且日全食長達三分鐘 也難怪上海和杭州的日食旅遊團,也幾乎全部爆滿。

按此看影片

2009捍衛地球大作戰決賽電視轉播-8/1(六)上午10:00於公共電視頻道

2009捍衛地球大作戰決賽轉播即將於 8/1(六)早上10:00~11:00在公共電視13台 準時播出

2009捍衛地球大作戰決賽,來自全台的2萬4千多位菁英所挑選出來的高中選手,各個都是一時之選,在決賽會場中,充分展現捍衛地球的決心以及勇氣,帶著學校的榮耀以及使命,決賽前不眠不休的企劃準備,規畫縝密的決賽報告以及跨國相關環保能源政策的新知研讀。以跨越高中生的超齡知識水準以及強悍的抗壓心臟來面對這場賽事,到底決賽中會迸出甚麼樣子的火花,到底這些優秀的青年學子們如何來用知識力以及行動力捍衛地球....
精采的比賽內容,你們絕對不能錯過喔先附上節目的預告片給大家看看 請點選我...

2009/7/28

天文館2009日食團第三組夥伴 個人網頁

馨瑩老師的部落格本次日食遊記網路相簿

元婷老師的部落格本次日食遊記

蕙琴老師的部落格本次日食遊記短片

曉琪老師的部落格本次日食遊記

穎聰老師的部落格本次日食遊記

詩萍同學的網路相簿

哇!看到了 登陸「追日」台師生興奮

7/21
我們提前抵達原本預定的拍攝地點:杭州西湖邊的"平湖秋月"
選擇捉腳架放置的位置,要拍攝的地景等

當天我們在準備時記者也在一旁準備,順便取景
下面是報導內容

記者:詹瑋琦  攝影:余信翰 杭州* 報導
明天將登場的「超完美日全食」,全世界屏息以待!大陸估計,至少有來自10個國家,上百名的國際天文學專家抵達長江流域沿岸,準備觀賞這場天文盛宴;而一般的遊客數就很難精確統計出來,不過TVBS記者從4天前開始進駐杭州西湖後,就陸續為您帶來當地的第一手資訊,今天也記錄了來自台灣的高中師生組團到杭州,今天興奮的進行觀測日全食的預演。

台灣師生觀測團:「哇,變色了!成功了!」

拿著裝有濾鏡的照相機對準太陽,這群台灣來的師生觀測團超興奮,每個人都有大大小小不同的裝備,陽春一點就像這樣,在相機前面加裝黑色濾鏡,專業的則是拿出了高倍望遠鏡,等著7月22日的超完美日全食。

台灣觀測日食團老師:「我們有分工合作,有些人是負責拍日冕,那有些人是負責拍,比如說太陽行進的路徑。」

雖然站在風光明媚的西湖邊,不過天氣實在太熱,一面架設機器測試拍攝,一面還得要忙著防曬,為了不想錯過這天文史上難得看到的奇景,這群台灣的天文愛好者,特地組團跨海來追日。

台灣觀測日食團老師:「我比較期待說能看到那個日冕,還有拍日全食之後背體的一些其他天體現象。」

師生們千里迢迢,從台灣飛到杭州來看日全食,因為一生中,可能只有一次這樣的機會,錯過這次,至少再等3百年。

活動照片
http://www.tvbs.com.tw/FILE_DB/newsphoto/ghost/200907/ghost-20090721175048.JPG
http://www.tvbs.com.tw/FILE_DB/newsphoto/ghost/200907/ghost-20090721175026.JPG
http://www.tvbs.com.tw/FILE_DB/newsphoto/ghost/200907/ghost-20090721175034.JPG
http://www.tvbs.com.tw/FILE_DB/newsphoto/ghost/200907/ghost-20090721175041.JPG
原始網頁

瘋日全食! 追日行程擠破頭 觀日鏡賣到翻

2009.7.19 早上八點的飛機起程前往大陸
所以在宜蘭的我和伊珊四點就要出發,一整個睡眼惺忪

在機場時有記者來採訪我們這個團隊
一大團的粉紅大軍,請見下面報導


2009/07/19 13:38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再過幾天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就要出現,最近大陸只要跟日全食有關的商品都大賣,能看到日全食的地方旅館家家預定客滿,還有旅遊業者趁機推出「追日」觀光和空中「觀日」等行程,推出後立刻爆滿。

最近在大陸商場上到處可以看到民眾搶買眼鏡,但這可不是一般眼鏡,而是專門用來觀賞日全食的眼鏡。7月22日將出現日全食天文奇景,由於是500年才一遇,因此大陸民眾趨之若鶩,在最佳觀測地區江蘇、南京、浙江、海寧,各旅館幾乎預定客滿。另外,大陸旅遊業者更看好商機,最近推出不少所謂「追日」觀光或「觀日」行程,生意好到不行。

有大陸旅遊業者指出,「這個價位150元(人民幣),然後送專業觀測眼鏡以及有紀念性T恤衫。」而大陸民眾則直呼,「太幸運了!這可能是我有史以來最有意義的一次旅行。」

不過,不但商品熱銷,就連相關天文書籍也熱賣。有人就說,「我想到這裡來找一些這方面的書,來普及一下自己這方面知識。」看來腦筋動得快的大陸商家利用日全食已經大賺一筆。(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楊釗、王哲男)

進入原始網頁,把游標移到照片處可以點看看影音檔
原始網頁

7月22日紫金港校区的日全食

這是浙江大學攝影協會的人拍攝的照片
文內所指的"粉紅色人"就是我們這團

裡面有我的及很多老師的照片喔
算是 我們的活動照啦

請見網頁 請按此(浙江大学摄影学会论坛)
上面的網頁,這個日全食網頁好像被移除了,
老堅提供另一個網頁請按此,但是這個網頁要先註冊登錄才能看到照片

重慶日食影像

這是我在e-mail裡收到的重慶日食影像
供大家參考

歡迎點閱網路相簿.http://picasaweb.google.com.tw/as2875 並請賜教.謝謝!

2009/7/27

動用所有的武器看日食

我收到的e-mail檔案,放上來供大家欣賞
(我們在浙大遇到朋友,好像沒有這麼誇張的)

超瞎!!
酒瓶這麼深…真的看的到太陽嗎?!
Janni說:沒試過,也不建議大家嘗試,減光效果應該不夠。









Janni說:這真的可以!雖然看起來很瞎!!








Janni說:不夠好!如果要看,應該是用x光片黑色部分觀看,白色部分減光不夠,對眼睛有傷害。









Janni說:這......









Janni說:正確版+陶醉的表情












Janni說:好!算你狠,但我想知道這是x光片還是太陽濾紙?

網路上的日食影像


浙江電視台"天象奇觀" 9min片段 請按此 (現場直撥,還可以聽到記者在抱怨..)

中天新聞 3'48"片段 請按此

中天新聞"六十多名台灣追日族 蘇州看日食"片段 請按此

中天新聞"全世界都在看「天文奇景日全食」"4:42片段 請按此

2009日全食Total Solar Eclipse精彩直播 6:12"優仕網影片 請按此

090722 Total Eclipse 中国主持人直播日食"丟臉" 中視新聞

皆既日食2009@杭州・西湖 請按此

東シナ海上空から見た皆既日食 請按此

我不是故意只放中天新聞,因為YouTube上只找得到他們家的

2009/7/26

明信片這麼難買?

這次去大陸杭州看日食,原本想寄西湖的明信片回來
但西湖沿岸的小攤
賣得都是絲手帕.傘.及其他東西
找不到有賣明信片的
之前去西湖時 還有很多明信片的丫

唉~~

不過
我們的日食觀測也不再西湖了
所以想西湖明信片的堅持度不那麼高了
(還是要有明信片啊)

還有一個大問題:
郵票比明信片難買!
之前請舜文舅舅幫忙問,寄到台灣的明信片的郵資一元即可
(之前我還跟飯店櫃臺買過5元的!)

好不容易在7/22大家都早起看日食過後,
第二天讓大家好好休息,9:15上車,飯店8:00叫早
所以我和伊珊決定早起進浙大校區找尋郵局
在大家還在休息的6:45起床,7:30吃早飯,8:00-9:00在浙大晃

浙江大學 真的很大! 而且8點的太陽也很大
原來最近的一條路,因為新建工程被封了,
所以只好繞道而行
終於找到了位於"學生公寓裡"的中國郵政,它長得就是公寓樣
很多棟大樓,而且陽台上很多衣物隨風飄揚,不只外衣,連內衣都有,
男女生皆是.......
不小心抬頭,還看到有人只穿一條小褲褲在陽台探望....天啊!

辛苦找到了浙大郵局,牌子上寫著8:30營業,例假日9:00營業,那時時間是8:20,嗯再等一下
7/23星期四應該是平時日吧? 等等等....就是等不到郵局開門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如果再等下去,可能即時趕回旅社,還要退房耶
8:45看到郵局中有人影了,他比個手勢"9點營業"..
就進入內室了,我和伊珊好急!!
都來到了郵局門口,以後的行程中應該也沒機會進郵局了
要等嘛~~要等嘛~~~??
好不容易等到行員又出現,
急忙跟他表示:我們9點要從飯店退房,能不能先買?
他才通融開門.... 終於買到郵票
回到飯店後,衣服又被汗沾濕了,一早的早操活動可累壞了!!

第一份明信片終於在上海黃浦江碼頭買到,但數量不夠!
又是和馨穎.伊珊share的,所以只好寫給朋友.寫給自己.請伙伴簽名囉

離開大陸前夕,
終於在浦東機場的賣店中找到我的明信片
雖然不是杭州的明信片.不是杭州的郵戳,也算是我的心意啦

時間真的不夠,
只好拜託伊珊.彥宏.銘鈺.慧琴.元婷.雯霖...甚至連售貨小姐都下來幫忙
儼然變成家庭代工廠
一陣手忙腳亂之後,終於及時完成
還拜託售貨小姐幫忙寄出
大~~工~~告~~成~~~
......
唉~剛剛順手按了esc鍵
畫面瞬時空白,就在最後第二行處!!!!
快哭了~~~
呼~還好 bolgspot 比某些留言版聰明
在管理頁面中我找到了草稿檔(我沒有按儲存草稿喔)
真好 我愛blogspot